犯罪中止的概念解析的内容有哪些?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解析的内容有哪些?
刑法第24条靠前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靠前,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结合上面所说的,犯罪中止就意味着这起案件没有成为既遂的结果,但对于这种行为我国法律也规定,只有在过程中没有进行继续犯罪下去,才会被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在犯了错之后只要有中止的表现,一般都是可以得到他人的原谅。
其他文章
- 互联网产品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 哪些监控是拍违章的
- 合伙开公司注意事项是什么?
- 存款怎么存利息高还能取款救急?
- 18年工龄退休工资是多少?
- 车辆质押借款合同范本内容
- 现在的事实婚姻国家承认吗?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有哪些?
- 公司股权代持是什么意思?
- 劳动合同书经济类型怎么填?
- 天眼查翰林黄金的最新消息(外汇天眼翰林黄金最新后续)
- 水滴筹平台可靠吗 详细情况如下
- 已经涨停的股票还能买得到吗-
- 中国网贷平台排名(十大正规网贷平台排名名单)
- 余额宝提现多久到账,有以下两种情况
-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间(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哪一年成立)
- 忠旺集团a股上市成功了吗
- 合肥购房政策
- 自然灾害保险公司赔偿吗
- 浙江会计之家:浙江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2023年度浙江考区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等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