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者***。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二、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定罪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靠前条第二款还规定:“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但是,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也不构成诽谤罪。
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但这不是共同犯罪,只是普通犯罪。
三、传播网络谣言的共同犯罪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第八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追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以其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前提。如果对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犯罪活动不明知,即使客观上起到了帮助作用,也不构成犯罪。
首先需要知道,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很有可能按照诽谤罪来定罪处罚。而此时网络传播谣言处罚标准,就要看实际传谣的情况如何了。要是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对应的处罚就会比较中。结合《刑法》当中的规定,犯诽谤罪的,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拘役、管制或者***。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连花清瘟胶囊是哪个股票,有以下5家
- 建行30万大额存单绝对安全吗
- 资本积累的主要后果
- 中石油上市日期
- 招商银行朝朝盈和朝朝宝的区别 主要有这些区别
- 骑士卡在哪里领取 有两种领取途径
- 熙宁重宝珍品罕见品(熙宁重宝大珍有几种)
- 中国500强企业排名(2022最新名单)
- 日元大幅贬值,研究或学业难以继续,日元大贬值是否利大于弊?
- 证券转银行时间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