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规定的证人资格是什么?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都把证人证言作为证据之一,但对什么是证人及证人证言没有明确定义。一般认为,所谓证人是指知晓案件情况并在庭审或诉讼过程中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词的人。诉讼中要想作为证人,那就要先满足证人资格,究竟法律中规定的证人资格是什么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证人资格是什么
1、证人必须是自然人,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在诉讼角色上,了解案情的人(如法官、检察官、公安机关、鉴定人等)应当优先履行证人义务。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但是,虽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够辨别是非并能够将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准确表达出来,如盲人讲述所听到的情况,聋、哑人讲述所看到的情况等,依法也可以作为证人。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二、证人需要的条件有哪些
要成为诉讼中的证人,适格的条件有四个:
1、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况。知道案情是指证人直接凭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感知案情的人,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听说,据说等的间接感知。
2、能正确表达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做为证人,证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法院进行相关陈述的人,因此,这就要求证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真实、清晰地表达所感知的案件事实。
3、能正确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
4、诉讼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只要同时具备这四条,不论国籍、种族,性别,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为民事诉讼中的证人,但是,在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中担任法官、陪审员、鉴定人、法警、翻译人员、律师,不能同时定为该案的证人,因为那样便会造成角色冲突,不利于公正原则的实现,也不利于诉讼程序的维护,做为案件的当事人,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也不能做为证人。
应注意的是,证人因作证而遭侮辱、诽谤、殴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击报复时,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法律保护,也有权要求人民法院给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证所支出的费用和受到的损失,如误工工资、误工补贴、差旅费等。以上分享的知识内容可能较为简略,要是还不能解开你的疑惑的话,可以咨询我们网站的律师,寻求更全面的解答。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上海公积金贷款条件及额度2022 具体情况如下
- 预言2022年金融危机(马斯克预测2022年股市行情)
- 中银活期宝和余额宝哪个好 哪个更安全
- 银行卡开通网银,有以下两种开通方法
-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办发[2019]107号(中国银行保险监会)
- 花呗逾期1天还了之后会影响信用吗
- 私募基金排名,十大私募基金一览
- 支付宝安全吗 支付宝到底安不安全
- 基金公司排行榜前十名,十大基金公司一览
- 还呗借钱靠谱吗 还呗借钱靠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