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大家是否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呢,由于生活中的一些***无法处理,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受理并规定了开庭日期,可是开庭当天当事人有事不能出席。这时候,大家应该很想知道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都有哪些呢?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
民事诉讼的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使开庭审理无法按期或继续进行从而推迟审理的制度。《民事诉讼法》靠前百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
(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二、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的区别
区分延期审理和诉讼中止,主要看阻止程序进行的事项发生在哪个阶段。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不宜进行,因而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制度。这里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因为发生了某些使诉讼无法进行的事项,所以诉讼过程要暂时停止一下,待到该事项经过,诉讼重新进行。这里需要注意:诉讼终止事项只是对诉讼进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能达到终止诉讼的程度。
诉讼中止的情形包括:
靠前,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如果继承人准备继续参加诉讼,则诉讼继续进行;如果继承人不愿意继续参加诉讼,则诉讼终结)
第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第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第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第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理完结的;
第六,借贷案件中,债权人***时,债务人下落不明,导致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或者在审理过程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事实难以查清的;
第七,人民法院受理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件后,被告在答辩期间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由于发生某种特殊情况,使开庭审理无法按期或者继续进行,从而推迟审理的制度。这里区分延期审理和诉讼中止,主要看阻止程序进行的事项发生在哪个阶段。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
延期审理的情形包括:
靠前,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第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
第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
第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
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吧,能够申请民事诉讼法延期审理的情形共为为四类,分别是当事人及其参与人有正当理由不出席的、当事人提出回避、需要通知新的正人、其它情形。另外,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诉讼中止和延期审理是存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诉讼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诉讼过程,而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师。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投资理财平台哪个最好 理财平台排行榜
- 银行几点钟开门
- 支付宝转账要手续费吗
- 同城不同银行转账要手续费吗
-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 阳光车险为啥便宜,口碑最差的十个车险公司2021
- 相互宝值得加入吗 相互宝是否值得加入
- 中国银行个人贷款条件要求
- 支付宝安全吗 支付宝到底安不安全
- 民生保险公司正规吗,口碑最差的十个保险公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