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有哪些?
一、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有哪些?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是根据《民法典》靠前百九十六条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权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诉讼时效的认定,是需要根据不同的诉讼行为来进行认定的,法律上虽然明确规定了有关诉讼案件的时效规定,但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诉讼行为所认定的时效是不适用的,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律师的辩护情况而定。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余额宝提现多久到账,有以下两种情况
- 全球欠中国钱一览表,美国排在第一名
- 上海公积金贷款条件及额度2022 具体情况如下
- 正规期货交易平台,十大期货平台盘点
- 国际财务管理师是什么?
- 中国不批准高通收购后果(大结局中国没同意美国高通的史上最大芯片并购案彻底黄了)
- 最经典的动画歌曲(好听的动画片主题曲)
- 中国银行个人贷款条件要求
- 最新上海最低工资(最低工资表来了上海最高)
- 有农行信用卡可以贷款吗,农行信用卡贷款买车有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