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孩子是未成年人,家长在平时要看管好小孩,尽到监护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负责,没有对孩子监护,这样的话,其它人可以要求变更。那么,变更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民法通则有具体规定,对于不符合监护资格的,法院可以进行变更,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下有关知识。
一、变更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民法典》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靠前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二、监护是权利还是义务?
监护义务说。此种观点认为监护并未赋予监护人任何利益,而只课以沉重的负担,因此就事理之性质而言,监护是法律课加给监护人的片面义务。有的学者认为,监护人的职责就是监护人的各种义务与责任。这些义务与责任归结起来就是监护人对上负有基于保障社会安定的需要而承担的义务,对下基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需要而承担义务,因此,监护的性质归根结底只能落到义务上。还有的学者认为,为了更好的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法律对于监护人义务的规定必然多于权利的规定,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只有义务的规定而无实质性的权利规定。所以,监护应当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
监护的内容在于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和财产,而不是对人的支配的权利。中国民法设立监护制度纯粹是为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决不允许监护人借监护人以谋取自身利益,所以,监护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质的公职。
综上所述,监护包括法定监护、委托监护及指定监护等。根据变更监护人的法律规定,孩子的其它亲属人为父母不具备监护资格的,可以向法院提出变更,法院会对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掌握的事实作出裁决。孩子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等都可以成为指定监护人。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未来可能涨100倍的股票是哪个
- 售价金额法
- 铁路12306退票后一般多久到账,15个工作日内
- 注册制创业板股票交易规则
- 银行死期一般是多久 银行定期存款一般是多长时间
- 中央银行三大法宝
- 银行卡挂失后,可以取消挂失吗?
- 网络理财哪个平台比较好(网上理财哪个平台最好)
- 私募股权投资平台机构排名?
- 收款码更改(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这样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