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民事诉讼法》中的新证据
一、《证据规定》关于“新的证据”的范围界定
《证据规定》第41条:“《民事诉讼法》第125条靠前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1)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2)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证据规定》第43条第二款又规定:“当事人经人民法院准许延期举证,但因客观原因未能在准许的期限内提供,且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的,其提供的证据可视为新的证据。”
对于当事人申请再审时“新的证据”的界定,《证据规定》第44条解释为:“《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
二、提供“新的证据”的时间
根据《证据规定》第42条和第44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一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三、提供的证据不属于“新的证据”之法律后果
《证据规定》第43条靠前款明示:“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供的证据不是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纳。”这一规定与《证据规定》第34条关于举证时限的效力和第4l条关于“新的证据”的界定在内容上彼此联系,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提出“新的证据”所引发的法律后果
提出“新的证据”除对案件本身产生相应影响外,根据《证据规定》第46条,还会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后果:
1、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案件在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因提出新的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
2、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中的新证据应该是要在审判前提出,无论是一审还是二审,假如不开庭的,应该在有效期限内提出,这是对新证据提出的时间做了限制。另外,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假如新证据的出现能对案件审理具有决定性作用,甚至将局面扭转,这个新证据是可以在审判后提出申请。
其他文章
- 科创板上市条件五条标准?
- 节假日银行上班吗?银行营业时间?
- 社保需要交多少年才可以领养老金?
- 养老保险怎么查询缴费情况?
- 靠前靠谱网贷平台排名来了,全都可以大额借款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 利息低的15家网贷平台:正规可靠、自由选择、容易下款
- 创业板开通要求?
- 支付宝网商银行靠谱吗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 步骤解说:12333怎么挂失医保卡
- 邮政银行存款利率表2022最新利率,有以下六种利率
- 可转债股票一览表 最新可转债的股票一览表
- 稀土概念股龙头股票大全(稀土板块股票前十名)
- 中国银行贵宾卡的条件 这些条件满足其一
- 双管齐下成语典故
- 深交所大宗交易规则(大宗交易规则雪球)
- 日元汇率最近还会涨吗?还能涨到6.5吗?
- 同城不同银行转账要手续费吗
- 银行利息2022年最新存款利率表,各大银行利率一览
- 招商银行贷款利率表2022最新利率 招行贷款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