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熊财经网

首页 > 知识

知识

李良温(李良温中国人寿)

发布时间:2024-03-31 14:26:57 知识

  点击关注惠淘保(微信号:huitaobao666),获取最深度权威的保险资讯与数据

  孙希岳祖籍安徽黔县,1963年,孙希岳从江西财经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的商业部工作,后做了部长的秘书。“文革”结束后,孙希岳回到省商业厅工作。1985年,孙希岳任江西省副省长,分管金融工作。1992年9月,组织调动孙希岳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担任副总经理。

  1998年7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决定成立中国保监会,撤销中保集团公司,其旗下的中保财险、中保寿险、中保再保险三家分公司变成一级法人,成为独立的专业保险公司。

  在大家商量原中保集团三家分公司独立经营后的名字时,大家似乎都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中国财险”、“中国寿险”、“中国再保险”三个命名。但时任中保财险公司总经理的孙希岳却一下想到了1949年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个老称号,便在发言中主动提出由中保财险公司继承这个名字。这样,有利于人保品牌的传承,可以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这一名称得以传承至今,是孙希岳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时间里争取过来的。为了平衡大家的异议,孙希岳还向在座的中保寿险公司领导建议:中保寿险改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这个称号很好,也是一个老名称,早在1943年时重庆便有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时任中保集团公司总经理、后成为中国保监会主席的马永伟同意了孙希岳的提议,并安排中保财险继承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称,由中国人寿继承使用原中保寿险的绿色标志。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中保集团,由中保财险继承人保品牌,恢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注册资本77亿元人民币,经营除人身险以外的一切保险业务。孙希岳出任总经理。

  原人保公司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还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中保财险公司是按照多股东有限责任公司模式设计的,在运行的3年中是由中保集团公司投资控股的子公司,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有独资公司。而新人保公司由国家投资,国务院进行资产授权经营,成为《公司法》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必须坚持商业化发展道路,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

  1999年1月22日上午,更名后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京西宾馆召开了首次全国总经理会议。会议进行当中,办公室工作人员把刚刚办理好的新营业执照拿到了主席台上,孙希岳激动地向大家展示了营业执照和国务院关于中保财险更名批示的85号文件,并向大家宣布,中保财险公司正式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1999年,新人保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全面推进优质文明服务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追求“一流服务、一流信誉、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实力“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明显高过以往的经济效益:实现保费收入441亿元,占财险市场份额的85%,支付赔款242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

  2000年6月,孙希岳调任国务院派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任监事会主席。2003年1月任全国政协委员。

  阿保点评:刚分业时的人保,分得了老人保主要的人员和资产。中国人寿惨兮兮,职场破、员工或老或幼,当时的精英多数在中国人保。谁曾料想,寿险业迅速崛起,财险业风光不再。

  唐运祥时代

  唐运祥,1946年生,湖南洞口人,湖南邵阳师专干部专修班毕业,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湖南省洞口县县长,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邵阳市分行副行长,行长,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办公室主任,金管处长,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稽核监督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0年8月,唐运祥出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

  2001年,中国人保全年保费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5.41亿元,同比增长8.61%,增长率高于上年2.99个百分点,业务增速超出全国GDP增长1.31个百分点,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03.17%。人均保费达7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2002年开年,中国人保今年启动股改。时任中国人保总经理唐运祥向《中国保险报》记者透露,中国人保的此次股改为“整体改制,全面重组”,将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7月19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保率先完成重组改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同时发起设立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财险作为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正式在港挂牌交易,由此成功拉开了内地金融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在本次发行中,人保财险共获定单总金额108亿美元,在向香港回拨前超额认购24倍,在香港零售市场也取得了136倍超额认购,创下了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历史性纪录。公司共募集资金54亿港元,并引入全球金融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作为战略投资者,公司上市取得圆满成功。

  2004年,中人保险经纪公司(简称中人经纪)成立。

  2005年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健康)、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简称人保寿险)、中元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简称中元经纪)、中盛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简称中盛国际)等四家子公司成功开业。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集团管理的总资产1211.82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31.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6.19亿元。

  阿保点评:2006年,平安保费收入817亿元,总资产已达到4418亿元,净利润60亿元。中国人寿保费收入1827亿元,总资产6854亿元,利润96亿元。从综合实力上来说,缺乏寿险、银行等板块的人保已经显著落后。

  吴焰时代

  吴焰,男,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1981年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旗下人保财险、人保资产、人保寿险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7年1月,吴焰出任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总经理。李良温、兰亚东、刘虹等高管纷纷从国寿奔赴人保助力。(参考:保险英豪榜:吴焰(修订))

  吴焰上任即提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让市场所有的参与者感受到中国人保的竞争压力,对中国人保的尊重,不再是对往日冠军的尊重,而是对中国人保市场竞争力的尊重。”在其带领下,人保开始推进超常规发展。

  吴焰给人保定下的超常规发展之路,核心就是在财险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寿险和投资。

  人保寿险在李良温的带领下,采取的策略时迅速通过银保业务做大规模,同时逐步发展个险渠道。

  截至李良温2014年退休,人保寿险分支机构发展2000多家,销售规模队伍发展到16万多人,年保费收入增加到800多亿元,总资产增加到3600多亿元,净资产280多亿元,年净利润突破10亿元,“三零四平五盈利”的经营目标提前实现,新筹建公司第4年开始盈利,第6年实现盈亏平衡,第8年由股东投入期转为股东分红期。

  当然,超常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有对于业务结构和策略的质疑。“发展快了被批评难以持续,发展慢了被批评完不成任务。一边要求调结构发展转型,一边又要求加快发展保市场份额,趸交业务多了批评业务结构不好,价值不高;上期交业务又被批评业务规模太小,现金流紧张。”

  但李良温在离职信中写道,“最初担心建不起销售网络来,有了网络又担心业务发展不起来,业务发展起来了又担心不盈利,盈利了又担心价值低。担心业务结构不好,担心转型发展不到位,担心投资有风险,担心流动性紧张,担心偿付能力不足,担心基层费用不够用。”其所费的心血可见一斑。

  阿保点评:平心而论,能在几年之内把人保寿做到行业前几位,已是相当不易,旁观者的批评,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不过人保寿在银保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之后,也没有拿出太好的办法,市场排名也难以继续上升。

  2007年,中国人保保费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1%,超出市场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保费增量市场份额16%,居各主要保险集团之首。截至2007年底,集团共实现投资收益77.3亿元,投资收益率15.2%,加上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投资收益128.4亿元,投资收益率24.8%,位居保险同行前列。截至2007年底,集团总资产1466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增长32.3%;管理总资产2231亿元,比年初增加906亿元,增长68%。净利润19亿元,是2006年的1.17倍。

  2008年,在吴焰的带领下,中国人保以“本、策、道”为核心发展战略,掀起了一场“人保旋风”。全年保费收入跨进到行业的第二位,人保财险保费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世界前10大非寿险公司行列;人保寿险市场排名由前年的第19位上升到了第6位。截至2008年底,中国人保总资产2354亿元,比年初增加872亿元,增长59%;实现保费收入1446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2008年3月4日,中国人保旗下全资子公司——人保投资以货币出资1亿元人民币,独家发起设立人保金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金控”),持有其100%的股份,2009年6月,集团公司党委进一步研究决定,人保金控更名为“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虹任总裁。

  为了快速完成金控集团建设,人保试图通过入主华闻系和中诚信托来迅速拿到全牌照。上海新华闻是由广联(南宁)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华闻控股各投资50%设立,是“华闻系”金融运作平台,持有两家上市公司股权,分别是新黄浦13.38%和华闻传媒(5.82,-0.08,-1.36%)19.65%。而新黄浦又持有多家金融公司股份,分别是华闻期货100%、瑞奇期货43.75%、中泰信托29.97%。中泰信托还持有大成基金48%的股权。

  2008年6月26日,华控完成股权变更的工商登记,注册资本增至12亿元,其中人保投控通过受让和增资成为控股股东,占股55%,人民日报社占25%,中海投资占20%。2008年10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其持有的中诚信托32.35%的国有股权,以增加国家出资的形式全部划拨给中国人保。

  然而,事实证明华闻系的负债大坑比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在人保洽购华闻控股股权的一年多时间里,后者的管理层并不稳定,正常经营也处在半停滞状态,这就影响了人保的尽职调查,很多隐形的债务没有核查清楚。当人保控股以后,华闻系重新运转,而历史旧账出乎意料地多。

  人保入股时,华闻系多家子公司身陷官司,中泰信托等重要股权都遭司法冻结。为了保住华闻系正常运转,人保集团曾从人保寿险急调保险资金20亿元偿还债务,解冻核心资产。此举引起了保监会的不满。保监会认为人保擅自突破了保险资金的运用界限,加之人保购买华闻控股的股权也没有经过监管批准,所以保监会严禁人保再对华闻系注资还债。

  2009年底,新黄浦公告称,公司参股的子公司中泰信托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人保转让所持有的48%大成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价格的评估价值为13.989亿元。这被认为是人保整合华闻系的一步。但是该交易却被部分股东以远低于市场公平价格、不公开挂牌交易、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为由,告到了证监会。新黄浦作为关联交易的股东,也有违规投赞成票的嫌疑。人保收购大成基金最终不了了之。之后,为了上市,人保不得不出售了华闻系的股权,轻装上阵,打造全牌照金控集团的进程暂缓。

  为了能顺利集资达到上市目标,中国人保于2009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由国有独资保险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保险集团公司,吴焰成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兼总裁。2009年10月19日,中国人保在京举办了庆祝公司成立60周年暨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庆典。 时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庆典上表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保险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推进制度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国有保险企业在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标志着我国大型国有保险企业在实现从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国有控股集团、从单一经营模式向综合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确定了集团上市计划之后,人保继续加大了业务发展力度,2009-2012年期间保费规模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2011年底,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同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太平集团、中国信保一起,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四家保险企业并升格为副部级单位。2012年3月,中组部宣布了四家中管保险企业新的人事任命,人保集团董事长继续由吴焰担任,总裁一职暂时空缺。

  2012年12月7日,代号为“1339”、名称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全天股价收报于每股3.72港元,较发售价3.48港元劲涨6.9%,单日总成交额52.45亿港元,总市值为282亿港元,是当天港股成交额最活跃的股票。

  此次人保集团成功登陆H股市场,成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保险金融集团。在上市仪式上,吴焰表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香港整体上市的圆满完成,开创了中管保险企业海外整体上市的先河。

  王银成,1982年加入保险业,历任中保财险总公司计财部副总经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裁。作为人保嫡系力量代言人,王银成自2008年担任中国人保财险总裁以来,带领人保财险持续增长,殊为不易。2013年10月,中组部任命王银成为人保集团总裁。

  

  

  阿保点评:从1998年分家到现在,人保相继完成了两次上市,始终牢固保持着财险领域的老大位置,合并保费规模达到4000亿左右,单独来看可以说业绩骄人。

  然而随着平安、国寿陆续以寿险为基础形成保险、银行、投资三支柱的金控集团架构,人保在经历了集团上市前的高速发展后,以财险支撑集团下一步发展已经略显力不从心,寿险方面还难以挑大梁,赶上国寿平安第一梯队基本无望,同时江湖地位还面临着太保、安邦的强劲挑战。

李良温
  • 上一篇:春兰股吧(600853股吧)
  • 下一篇:长盛成长基金(080001长盛成长基金)